
我省将有计划地推进社会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图为已实现“明厨亮灶”的东莞一餐饮示范街区。孙俊杰 李鄂 摄
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12月17日,省政协召开提案办理远程协商会,围绕“关于健全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系列提案进行协商。
今年年初,省政协将关于“健全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系列提案列为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并于8月组织提案办理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到佛山、中山开展现场调研,持续推进提案办理。
在远程协商会上,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明年省财政将安排食品抽检及监管专项资金2.4亿元,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食品如何做到来源可查?建设全省统一平台联通多个溯源系统
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已完成与21个地市肉类蔬菜追溯数据共享,实现全省追溯数据全覆盖。
广东自2018年起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进食用农产品赋码入市。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997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20家监管机构、174家执法机构、147家检测机构在国家追溯平台登记注册应用。
2020年,全省整体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省追溯平台上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并与国家追溯平台互联互通。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4个县(市、区)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覆盖所有涉农县,开证主体33034个,累计开具合格证631.71万张,带证配送农产品885.35万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冷链物流成为疫情传播的渠道之一。去年8月,广东省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冷库通”建成使用。截至今年12月初,全省在“冷库通”系统登录并完善基础信息的冷库有2.82万家,对涉及贮存进口冷链食品的冷库实现100%上报;已生成追溯码约290万个,实现了对相关产品的100%赋码,可追溯品种2215种。2020年8月底以来,运用“冷库通”排查处置阳性涉疫食品170余起,所涉产品超过8052吨。
此外,广东正在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溯源系统试点建设,广州、深圳等11个市已纳入试点范围,491个集中交易市场使用溯源系统实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信息化管理。此外,广东省特殊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已上线运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天大的问题,就是要天天提,不能有一日放松。”省政协委员聂竹青在会上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建立一个内容全面、数据丰富、运行稳定的食品溯源大数据库。
“建设追溯数据大平台,这个建议很有针对性。”在互动环节,上述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说,广东正在立项建设一个平台,将现有的各成体系的多个溯源系统联通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平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获批。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