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销商会主动承认自己窜货,也没有经销商会主动窜货。为什么?因为能窜一次赚一次,打的是心理战,拼的是运气。因为能窜一次能少积压一次。况且窜货都是在被查证后再论情况再处理,当场逮住的几率并不高,没有证据没理由处罚。

当厂家发展到有相当实力的时候或者市场渠道成型之后,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再无视窜货的无序发展了。首先是拿到足够证据证明确实是在窜货,再拿出应有的态度对待窜货经销商。这就是为什么品牌商要为窜货+防,因为防窜的成本相对查窜要低得多,防窜相对处理来得简单,而没有防窜的措施,没证据可查,没证据可罚。

拿到窜货证据产品上身份码

首先微粒码会给每一个产品都附上唯一数字身份码,即一物一码(一品一码),用来防窜货,并在产品恰当的位置上标识这些识别码(隐形码、暗码),一旦窜货,这就是线索。当消费者扫码时也能提示后台窜货提醒,实时在线预警,且稽查时也能快速认定窜货行为。微粒防窜货标识码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易识别、不容易被毁坏、标识在明显部位、标识成本不能过高,更关键的是符合国家有关包装文字规定。

老板最关心的事|经销商窜货之先看防,再治再理-防窜货

标识在明显部位:标识在明显部位的作用在于让经销商难以下手动刀子。如果有毁坏的痕迹,对于厂家的人员来讲,也是一目了然,及时发现经销商的窜货行为。微粒暗码提供多重防窜措施,采用明暗码结合,针对恶意破坏明码标识的经销商,使用隐形暗码,即使明码标识被破坏,暗码可作为追踪窜货的线索。

标识成本不能过高:标识的工序要简单,不能为了标识而浪费较多的工时,尽量使标识的工序在整个产品生产的流程中完成。如牙膏,可以在牙膏的管尾标识生产日期的同时,将微粒识别码标识上去,这样,对整个工序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标识成本增加甚微。

不易被毁坏:对于有意窜货的经销商,会想办法毁坏经销商识别码。如果将“03”识别码打印在外包装箱上,他会用毛笔将“03”涂掉,或者将外包装箱上含有03的箱体部分割掉,让你无法识别。因此识别码应该标识在难以被毁坏的部位,或是采用技术含量高的标识手段,让经销商难以毁坏识别码,比如微粒暗码隐形码,无色无味抗酒精擦拭,非常适合存在毁坏防窜识别码的企业使用。

易识别:在零售卖场,产品往往是单只陈列,在批发市场,样品也是单支陈列,批发的整箱产品是放在仓库里面,外人很难进到仓库查看。所以,识别码标识在单只产品上最容易被识别,这样在收集窜货证据时,便于企业收集,取证。

符合国家有关包装文字规定:在规定的包装区域内,标识经销商识别码,不能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既利于窜货管理,也不会损害企业形象。

产品标识赋码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虽然窜货的防范工作确实很难,但同时也被事实所证明的确是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市场稽查人员在证据收集方面非常有帮助。

 

// 再治:内部优化 //

老板最关心的事|经销商窜货之先看防,再治再理-防窜货

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宣导品牌商治理窜货的决心,从团队内部教育开始,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形成统一认识,从而通过销售团队不断地灌输给经销商队伍,营造严格治理窜货的氛围;以制度和条款深入人心,明确地盘、价格体系、返利政策兑现,从宣传到行动,讲述好好做市场有钱赚,恶意窜货者被惩罚的故事。

再通过一物一码技术结合制度的手段,也就是数字化管理结合政策,从仓储管理开始,一直到渠道和终端进行实时管控,从而进行精准打假。

仓储管理方面:将一物一码应用于仓储管理,实现对货品的物流周转管控,仓库货品存储管理,对在库货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管控等。并对全流程的采购入库管理、销售出库扫码管理,实时掌控经销商、终端库存详情及动销数据。

渠道管控方面:通过一物一码准确及时掌握渠道进销存情况,便于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更多地线上管理,减少线下操作和企业人员干预,降低渠道费用支出,提升整体渠道响应速度,在提供渠道管控产品的同时帮助厂商建立良性的渠道管理机制。

// 再理:对外执行 //

老板最关心的事|经销商窜货之先看防,再治再理-防窜货

稽查管理:建立核查队,找最有实力的经销商入手,让普通经销商都看到希望,并将此事广而告之,公平竞争,传为佳话。通过系统的监测、稽核人员或消费者扫码,实现在企业对经销商、终端进行考察、核验审计时,稽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很高。因为厂家稽查专员通过扫描货品物码,可以完整查验货品在渠道的流转记录,消费者也可以验证货品真伪,通过自查或消费者终端反馈货品疑似窜货情况,如此不仅可以有效打击假货泛滥,还能精准预警窜货违规操作,避免企业利益受损。

团队调整,将内部窜货高手调到空白市场,让窜货大户没有推手。并进行壮士断腕。将长期恶性窜货已经影响到整体市场健康发展的经销商客户割裂抛弃,以绝后患。

政策调整,窜货区域必定以成熟市场为主,在成熟市场,经销商的总销量作为其中一个考核目标而不是一切以销量论英雄。产品区有推广奖励,让窜货的经销商有事做,有钱赚,让经销商赚推广产品的钱,而不是抛货钻政策空子。窜货问题很难解决,但并非不能解决,掌握证据(一物一码),拿出态度,最终就可以精准打击窜货行为。经销商的目的也是挣钱,只要制度厘清,手段严明,符合共同利益,窜货情况将减少发生。
愿天下再无窜货!

http://www.i2315.cn/